第(3/3)页 寝室几个人再次见面,首先谈论的话题,毫无疑问是关于国际数论会议的。 “你们看徐铭这张照片是不是很帅,尤其和台下那些上年纪的学者放在一起,视觉冲击力简直太强了。” 倪明杰手里拿着张青年报,指向头版头条最中间的照片向蒋旭和朱志轩询问。 “有一说一确实帅,连我都要暂避锋芒。”蒋旭接过报纸由衷给出评价。 倪明杰闻言瞥了眼笑道:“那你怕是要避一辈子。” 朱志轩则更关心另外一件事。 “铭哥。” “网上说你要和陶哲轩搞学术竞赛,看谁先在孪生素数猜想的问题上得到成果。” “这事真的假的啊?” “我好像也听说这件事了,传的有鼻子有眼。”蒋旭顿时来了兴趣出声附和。 只有倪明杰满脸疑惑道:“孪生素数猜想很难吗?” “你知道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吧,孪生素数猜想就相当于是数论领域内的千禧难题。” “我之前在论坛上有看过这样一句话,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,数学科学的皇冠是数论,而孪生素数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耀眼明珠。”蒋旭见倪明杰点头用自己的方式为其简单科普。 前脚话音才刚刚落下,紧接着神情略显向往的感慨。 “徐铭真要是能在孪生素数猜想上有突破,别管菲尔兹奖能不能拿到,数学界的知名奖项肯定不会颗粒无收。” 面对几人针对此事的讨论,徐铭也没想到竟快传到人尽皆知的地步。 当然对此他倒也没有意隐瞒什么,稍微组织下语言开口为几人解释。 “我们确实都想要证明孪生素数猜想,但最终结果如何暂时没有定论。” “陶哲轩是菲尔兹奖得主又怎么样,咱们兄弟肯定相信你能完成证明。”倪明杰接过话茬立刻补充一句。 旁边朱志轩同样猛地点头。 “我也相信铭哥。” 在这种热闹和谐氛围下,转眼又是一周时间过去。 8月8日,周五,奥运开幕式当天。 下午倪明杰等人心情都比较亢奋,准备晚上去报告厅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观看开幕式活动。 而徐铭则打算去接陈璐,前往鸟巢现场。 他轻车熟路来到经管女生宿舍楼下,没多久便见梳了个斜马尾的陈璐,迈着高挑步伐从楼梯处走下来,近前后能够看到其脸上还特意画了淡淡的妆容。 可以看出她对今天的重视。 “我们走吧。” 陈璐站在徐铭身旁轻声说了句,两只手抬起来又重新放下去。 看得楼上窗户处站着的孙敏婷,脸上表情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。 “怎么没牵手啊?” “绝好的机会居然错过,亏我还特意贡献出化妆品。” “放心吧。”旁边程欢却是嘴角微微上扬安慰道:“人家就喜欢这种微妙的感觉。” “如果徐学长真要成家,绝对会选择陈璐的,毕竟那可是奥运会的开幕式门票啊。” 把室友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孙敏婷顿时放松下来。 没错。 能一起去看奥运开幕式,什么都不用说,所有情感便已然知晓。 否则那只会是普通的电影票。 徐铭大大方方,认真打量陈璐几眼才收回目光,但下秒眼角余光便注意到窗户处的身影。 于是随口询问道: “你室友也提前回学校了?” 然这话传到陈璐耳朵,却不知突然想到什么,忙挽起徐铭的胳膊催促着朝学校大门走去。 “嗯。” “咱们赶紧过去,别耽误进场时间。” 闻言徐铭考虑到这个普通演唱会确实不同,倒也没去多想先前往鸟巢。 晚上八点。 鸟巢造型的体育场内,花灯灿烂流光溢彩。 可容纳九万多人的场馆内座无虚席,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面容。 其中自然也包括徐铭和陈璐。 当场地上巨大卷轴缓缓拉开,全场人为之震撼,找不到该用什么词语表达。 再到后面以空中飞人的形式点燃奥运火把,整个开幕式徐铭能想到的只有四个字。 无与伦比。 面对这样一场全程充斥视觉冲击力的表演,直到他们两人回到学校依旧还在回味,脑海中时不时闪过画面。 徐铭把陈璐送回到宿舍楼下,并将福娃纪念周边塞进对方手中。 正打算回宿舍撰写博士开题报告,却见陈璐突然撇过头亲吻在他脸颊上。 “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晚,谢谢你徐铭。” “明天见。” 两句话还没说完,红晕已经快爬到耳朵,接着迅速朝宿舍楼跑去。 望向陈璐的背影直到从视野消失,徐铭心中只觉有股异样的感觉蔓延。 嘴角浮现出会心笑容,下秒转身直奔数院。 路上却是在思索明天的事。 他作为奥运核心场馆无线定位系统,加权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设计者,在奥运会正式使用验证期间,肯定要过去看一眼保驾护航。 防止中间出现什么突发情况,以免影响到比赛进行。 当然他本人并不担心,对自己的加权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胸有成竹。 但既然许崇兴教授提到这件事,肯定要去办的。 为此仅搁一晚上的时间,他又再次来到场馆,不过是以项目工程人员身份进入系统控制区域。 徐铭到达地方推门进去后,很快便注意到不远处许崇兴教授的身影。 且旁边还站着位老熟人。 正是之前奥组委评审组的负责人张乃同院士。 下秒忙加快脚上步伐,近前后主动同两人打起招呼。 “许教授,张院士您好。” “小徐你来的正巧,刚才我在和张院士聊起你。”许崇兴看见徐铭的身影率先开口搭话。 张乃同闻言顺势把目光落在徐铭身上,刚开始就没有吝啬自己的称赞。 “你的加权矩阵公式和曲率补偿模型表现出色,大家都对场馆内的定位服务赞不绝口,当初选择你们燕大的方案是很正确的选择。” “谢谢张院士您的认可。”徐铭满脸谦逊回答。 “听说你在北斗项目表现同样出色?”张乃同脸上堆满笑容又抛出新的话题。 而徐铭听到这句话,可没忘记还是对方,向孙稼栋院士举荐他进入北斗卫星导航项目。 眼下遇到自然要表示感谢。 “谢谢张院士举荐,不然我可参与不了这种项目。” “你擅长的定位编程算法,在北斗导航项目中倒也称得上专业对口,刚好孙总工程设计师提到人员,我就顺嘴讲起你在奥运场馆上的表现。” “现在看来我又做对了。”张乃同都快笑出了褶子心情前所未有的高兴。 这时许崇兴也不再继续保持沉默,当即接过话茬跟在后面补充上一句。 “此次在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上面,徐铭可以说是帮了很大的忙。” “大幅度缩短整个项目的周期。” “并且马上要在魔都进行的实地城市测试,孙总工程设计师也会到现场关注。” “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是非常惊喜,徐铭对于编程算法的理解确实很强。”张乃同点头附和着许崇兴的话表示。 他作为无线通信领域国内顶尖专家,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项目上兼任相关技术顾问。 对最新情况自然了解的比较清楚, 况且因为这件事,孙稼栋院士还特意给他打去电话。 感谢当初他推荐徐铭。 接下来的时间,徐铭倒没有过多参与交流,毕竟他可还记得自己的任务。 随即认真检查无线定位系统模型的运行情况,确定数据正常没有异常数值出现。 如此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,奥运会顺利进行,这也标志着燕大信息与工程学部,基于无线WiFi的定位系统模型方案取得圆满成功。 这对于整个项目组的成员来讲,都相当于长松口气。 毕竟这要是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出现问题,奥运组委会评审成员和燕大方面,都多少会受到些影响被问责。 好在期间张乃同院士透露一个消息,表示奥运结束后将举行颁奖仪式。 表彰为打造数字奥运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作者。 虽说这种奖项对徐铭现在而言,确实称不上多么重要规格多高。 但谁又会嫌弃获得的荣誉多。 再说还有奖金。 …… 光阴似箭转眼即逝。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,正式在魔都金融中心展开测试。 包括徐铭姚伟泽在内的第二小组成员,全部从燕京赶到了魔都之外,项目的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,同样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。 “孙院士。” “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完成,随时可以测试。” “开始吧。”孙稼栋坐在临时控制室内下达指令。 早就准备好的定位信号接收车辆,顿时围绕那些超高建筑群进行行驶。 徐铭虽是首次参与这种实地测试,但对于自己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充满信心,尤其在通过了燕大的仿真压力验证测试之后。 于是全程他都集中注意力,关注算法实时补偿情况。 “这里除了有大量超高建筑群之外,外表的玻璃幕墙更是会导致卫星信号,发生镜面反射而非漫反射。” “从而形成强多路径干扰。” “另外江面和移动车辆金属表面,也会产生时变多路径误差。” “需要我们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,来实时补偿保证定位的精准度。” “陆家嘴的环境和超高建筑群,确实是全球罕见的多路径地狱场。”孙稼栋牢牢盯着屏幕中的数据,对黄运良的话点头认可的同时,然后又话锋一转道:“但只要我们的北斗度过这道坎,便标志着国产导航技术从能用,到敢在顶级战场用的历史性跨越。” “我相信小徐的算法,和你们燕大的仿真模拟暗室。” 讲到最后一句时不忘扭头看向徐铭。 而值得一提的是,现场关注这场测试的人员,除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之外,还包括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人。 他们同为北斗导航项目成员,相比较实验室模拟出来的定位精度数据。 则更倾向于用真实数值说话,所以整个测试全程除怀着期待的心情外,同样夹杂对算法不小的担忧和顾虑。 …… 今天万字更新,试着看能不能拿到日万徽章,希望有月票的支持一下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