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 鼓钉洗-《直播鉴宝:大哥可真刑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鉴宝眼没有用武之地,但是这只鼓钉洗给何仁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品,传说中的一眼大开门。

    因为釉色实在是太灵动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月白釉的釉色,非常均匀,这需要工匠掌握十分高超的控温技巧,才能烧制出来。

    不过只靠感觉可不能鉴宝,那是意识流,太玄幻了。

    何仁第一时间就在找蚯蚓走泥纹,这是官钧独有的特征。

    钧瓷的胚子略厚、致密,一般是先素烧后施釉,用料很重,由于挂釉后瓷器外壁和表层的釉温度不同,整个釉层还处于熔液状态,才会出现窑变效果。

    而窑变带来的就是釉层上有一层浅色的浮釉,釉层下才是深色的,但是色调却非常柔和,而且圆润自然,就好像一条蚯蚓在瓷器上爬过一样,所以叫蚯蚓走泥纹。

    眼前这只鼓钉洗内部就隐约能看见两条蚯蚓走泥纹,这种自然的纹理,靠仿制是没有办法完全蒙混过关的。

    很简单的道理,还是包浆。

    蚯蚓走泥纹可不是独立于瓷器存在的,它也是瓷器的一部分,所以包浆如果不自然,不和谐,就可以断定是高仿。

    鼓钉洗的蚯蚓走泥纹古朴、自然,看上去非常舒服,绝对没问题。

    但是只凭这一点也不能确定就是真品。

    何仁戴上手套,把鼓钉洗翻了过来,一眼就看到是施釉到圈足,而圈足内有黄褐色薄釉,还有几块不均匀的色青釉。

    这可不是烧坏了或者高仿,而是官钧特有的“蟹甲壳”,这是一种介于蓝绿之间的釉块层,青中带绿,薄而清亮。

    “蟹甲壳”才是鉴定真假钧瓷的重要依据。

    当然,还有另外一种办法,就是找同款。

    何仁仔细搜刮了一下记忆,类似的月白釉鼓钉洗,存世量极少,目前有记录的只有两个,一个被日本收藏家拍走,另一个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,是清宫旧藏。

    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清朝烧制出来的,话说清朝也不一定能烧制出来,何仁根据鉴宝眼提供的信息,再加上对包浆和技法的判断,推断这是一件元朝官钧的贡瓷,价值很高!

    回到座位上,大家都看向何仁。

    何仁只好解释道,“我不能确定,不过看起来应该是钧窑的。”

    徐青杰和谢宝坤一怔,“官窑?”
    第(2/3)页